科法所準備心得(下) —考試準備方式

游鈞量
Sep 16, 2024

--

這是系列文的下篇,還不知道要不要念科法所,想接觸法律有沒有別的選項,請先參考:

科法所準備心得(上) — 為什麼要念科法所?

怎麼準備科法所筆試?

我一共報考了臺大、政大、北大三間的科法所/法科所/法專,嗣後發現,我剛剛好在這三間學校都輸我同學一個名次(她碩三上就直接司法官第二名+律師榜首,我心悅誠服)。她本科是臺大社科院雙學士畢業,想看她的心得分享請見:[心得] 台大科法/政大法科/北大法專 正取心得

我在臺大科法所入學的成績是這樣的:

英文:90

案例分析:48

面試:95

結果:正取五

基本上,各校科法所筆試大多分為兩個部分:「英文」跟「案例分析」。

如果有考「英文」,基本上都是跟校內所有研究所一起考,「案例分析」則是丟一個法律問題,讓你去試著解析回應。

首先是英文:

這我之前寫過,請參考:2個月自學TOEFL 100分、台大研所英文90分

至於案例分析:

我現在回憶認為,我的分數沒辦法拉高應該是因為我中文語表能力太差,東跳一句西跳一句(以前作文就爛),但我想當時唸書準備的方向是對的(嗣後算是在公費留學考驗證還行吧):

首先,沒唸過法律鐵定不知道老師出的「法律問題」到底「正確」答案會是什麼,老師也沒有期待看到什麼完整的、精確的法律分析(很多問題我現在回去看也根本搞不清楚要怎麼回答…),所以當時我準備的策略,就是「模仿」法律人回答問題的方式。

具體來說可以分成兩個層次:一個是要有充分的「論點」,這其實就跟辯論一樣,至少要找到一個可以開展的論點,如果沒辦法深化(就是寫不了那麼多),那就要有本事多找幾個點。如果自己平常沒有針對特定議題掰出論點的能力,那麼可以試著去看看高度爭議的議題(同婚、死刑)正反雙方有哪些立場,

另一個層次,是要有法律人答題的「格式」。這部分有一點八股,但利用這個架構可以幫助閱卷者快速用他習慣的模式來看你的考卷,有沒有足夠的論點跟想法,大概分成三個部分(跟法律系常講的三段論法不太一樣):

一、大前提:

就是放一些跟本題相關,但沒有決定性用處的論證基礎。可以想像成解數學題之前的「令u = (3x+2)^(1/2)」之類的東西,一般法律考試當中通常是放大法官釋字、憲判、法條、沒有什麼爭議的法理之類的東西。

例如:題目在問網路平台的消費糾紛怎麼解決(這我也不知道標準答案,所以不要太過認真…),這裡就可以寫網路平台消費跟傳統交易不一樣的地方,這其中有什麼基本價值特別需要注意(消費者保護之類的)。

二、爭點:

這裡就要切入問題核心了,理想上,你要能先列出你反對那一方的論點,並指出他們的問題,接著再提出自己的論點與支撐的依據。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有比較靈活的思考方式,同時還要抓出能夠決定這個議題傾向的關鍵。

還是拿前面網路平台的糾紛來當例子:假設你覺得題目當中消費糾紛的重點是,市場上發生這種消費糾紛,讓誰來負擔對整體效益來說是最大的,並且你目前認為讓賣家承擔風險是比較好的,最好先列出讓買家承擔風險的好處(例如:賣家進入門檻低,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),然後再駁斥這些好處的多寡,並提出你認為讓賣家承擔風險的好處(例如:買家因為更有保障而願意加入這種成本更低的交易方式)。

三、本案事實與結論:

最後就是帶一下你上面決定出來的抽象結論,放到我們這個題目的案子裡面,要怎麼處理。這部分相對來說篇幅就不用那麼大。

那這種格式要怎麼練習呢?

我個人的建議是,去挑一個你有興趣的領域,然後直接找出該領域出的「解題書」來翻翻看,人家是怎麼解決一個法律問題的。

你可能會問,什麼是「解題書」呢?

一般來說,法律這們學科的書籍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幾種:

  1. 教科書:通常是大學教授寫的,但跟理工科目的教科書不一樣,教授寫教科書目的大多不是讓你知道這整個領域在幹嘛,而是他對這整個領域的理解,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成用他研究的法律領域,所串起來的個人論文或思想集成。除了少數幾本沒有這種問題,我通常不建議新手一開始就上手來讀,我也很難想像讀了可以對科法所考試有立即的幫助。
  2. 參考書:補習班出的整理型資料,比較接近理工科目的教科書。但可能會有篇幅太大,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問題,畢竟你讀完都可以去考國考了。
  3. 爭點書:專門挑出有爭議的問題,然後把不同說法的觀點呈現給你看,這種書的缺點是,你可能會看不太到丟大前提的那種內容。
  4. 解題書:解決國考上、研究所會出現的問題,你可以透過這種書,看出解題的思維,以及寫作的架構。

挑出一本你看得下去的解題書(同時,我建議還是要跟身旁的人確認推薦,免得越寫越讀越混亂),學著他們解決問題的寫作方式、格式、筆鋒。然後自己試著拿去寫科法所的考古題看看。若身邊資源允許,也可以再請人改改考卷,給個建議(我也願意在能力範圍內協助,歡迎聯絡)。

怎麼準備科法所書審

臺大要求的書審資料,大部分的科法所也都會要求。我就用臺大需要的內容來說明準備的方針。

一、 生涯軌跡

這個部分分成四樣東西:(A)自傳、(B)學習法律動機、(C)就學期間的準備與規劃、(D)畢業後生涯規劃。但我認為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,都是在交代你對於你身為一個法律人的過去、現在一直投射到未來的圖像,這四樣東西只是觀察時間不同而已,沒辦法區分而論。

在說明應該怎麼準備之前,我先說明一下這四個對我而言需要寫什麼東西:

(A)自傳:就是過去的你是什麼樣的人,有哪些特質突顯出你是一個適合念法律的人,曾經參與過什麼跟法律有關係的事務。

(B)學習法律動機:你以前有自傳寫的特質,但現在才會開啟念法律的這條路的理由。

(C)就學期間的準備與規劃:你在學校要修什麼課(請善用各校課程網)、研究什麼主題、預計找那個老師指導並學習等。

(D)畢業後的生涯規劃:離開科法所之後預計要做什麼。

如果你沒有什麼頭緒,我個人的建議是,完全倒過來準備。

首先,先以你想要變成的法律人,作為你的最終目標。要注意有些法律人很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你絕對不會想變成那個樣子,要小心不要選到一些看似有名但……業內聲名狼籍的人選。接著,思考他身上有什麼樣的特質,你現在已經有、未來希望在科法所培養的事物,這樣,基本上就可以把A、C、D兩個部分完成了。

至於B,則要看你自己怎麼會想要來念,通常會看到兩種類型,一種是發生某個事件;另一個是看到某個理想典型人物。如果有前者可以寫,我會建議盡量用前者為目標,畢竟後者不容易跟追星區分,你也不好解釋為什麼這樣會引領你產出研究計畫,來念一個一定要寫論文才能畢業的科法所。

二、研究計畫

假設你還沒有非常明確的問題意識,也不知道要往那個方向,那我的建議會是:從前面的「生涯軌跡」當中,去找出可能跟你興趣相同的教授,然後上「碩博士論文網」去看該教授近幾年指導的學生都寫一些什麼樣的題目,從中去尋找靈感。

我想研究計畫主要還是看你如何架構一個研究議題,去把大問題分成小問題,再應用手邊的資料將小問題建起一個可行的研究藍圖。因此你也可以想成這就是一種前面筆試【案例分析】的報告版,用這樣的格式與架構去寫寫看,應該就可以有一定的成果。

當然,如果你目標很明確,就忽略這邊的建議,當作要把論文寫出來般,直接往下規劃吧!

怎麼準備科法所口試

依照花費的時間由少至多,我認為針對科法所可以做的事情有下面幾種:

一、 沙盤推演

基本款的準備一分鐘自我介紹,可以理解為前述書審資料「生涯軌跡」的濃縮版。

而教授問答,也就是口試的核心,大多依據書審來問,一種方向可能是朝著你的背景、生涯規劃來問;另一種就是依據研究計畫來問。針對前者,老師們應該會期待聽完後會覺得「這個學生會唸完」、「可以準時畢業寫出論文」,畢竟這可能是科法所老師最常面對的難題;針對後者,則是可能想進一步探詢你對自己提出的研究計畫掌握到什麼程度,是不是可以更深入地解決法律人會看出的問題。

二、聽課

到你想要就讀的科法所課堂上直接聽老師上課,這可以幫助你了解法律人是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,以及如何呈現自己知道的事情。如果研究計畫可以更特定,那就可以直接找你期待簽的教授的課來上,這還能進一步幫助你做出更精緻的沙盤推演。

三、探索你的研究議題在該校教授的觀點下會是什麼

如果你的研究計畫,可以連結到特定的教授(也就是說,你可以猜出假設有人想要問你的研究計畫,你就會被那個教授問),那麼去尋找這位教授的著作以及過往的觀點,可以幫助你進入他看問題的視角,從而了解自己可以怎麼補充、怎麼回應。

這個方向可以說是準備法研所、公費留學考等特定路線的考試必備的技能,消耗的時間也非常多,更不用說如果還沒念法律,可能根本無法參透教授的想法。因此真的行有餘力(真的非常閒),再這麼做。

結語

相較給專業法律人的法研所之類的選項來說,我個人覺得科法所的競爭比較沒有那麼激烈,如果你是所上老師期待的那一種人,筆試通過了後續書審口試就不用太擔心。準備考試的過程,總讓我覺得像是跟自己對話、成長的過程,預祝讀到這裡的朋友都能金榜題名。

--

--

游鈞量

一個有理組骨的法律人,現在在當大法官助理。(聯絡gmail: yu.chunliang0050)